2021-09-28 16:10:06
日前,福建省教育廳印發(fā)的《福建省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》提出,要遴選確定一批幼小銜接實驗區(qū)和試點校(園),先行試點,培育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(jīng)驗,以點帶面,分層推進。福建省教育廳提出,要建立幼小雙向銜接機制,小學一年級要借鑒幼兒園課程組織和實施方式。鼓勵學區(qū)內(nèi)小學和幼兒園組建學習共同體,建立幼小聯(lián)合教研和互訪制度,采用主題教研、聯(lián)合備課、教學展示、集中評課、經(jīng)驗交流、課題合作等多種方式,加強教師在兒童發(fā)展、課程、教學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。(7月30日 新京報)
教育部公布的《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》對幼兒園和小學分別提出了要求:幼兒園要做好入學準備教育,要貫徹落實《3—6歲兒童學習與發(fā)展指南》和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》,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(fā)展,為入學做好基本素質(zhì)準備,為終身發(fā)展奠定良好基礎;要進一步引導教師樹立科學銜接的理念,大班下學期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、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,建立對小學生活的積極期待和向往。小學要實施入學適應教育,要強化銜接意識,將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,重點實施入學適應教育;要將入學適應教育作為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,納入一年級教育教學計劃,教育教學方式與幼兒園教育相銜接。
由此可見,幼小銜接是雙向銜接,不是單方責任、單向行動,幼兒園和小學都是責任主體,任何一方都不能袖手旁觀。幼兒園不僅要把孩子“扶上馬”,還要“送一程”。小學則要負責引導孩子“坐得穩(wěn)”,防止摔下來。
推行幼小科學銜接,幼兒園和小學要樹立責任意識,也要有合作精神。當下的一些幼兒園和小學缺乏責任意識和合作精神,“各人自掃門前雪,不管他人瓦上霜”,有的幼兒園和小學連“門前雪”也懶得掃,直接把幼小銜接的責任推給家庭、社會。這種行為不僅使幼小銜接復雜化,還會導致幼小銜接市場化。
需要注意的是,入學準備教育并非幼兒園小學化,不能把小學的教育內(nèi)容和教育方式簡單搬到幼兒園。同時,小學也要注意方式方法,小學一年級要借鑒幼兒園課程組織和實施方式,但不能完全復制幼兒園的教育模式。
幼兒園如何進行入學準備教育,小學如何實施入學適應教育,是幼兒園和小學面對的重要課題。在牢固樹立責任意識的基礎上,幼兒園和小學還要加強合作,建立幼小雙向銜接機制,尤其要建立聯(lián)合教研和互訪制度。
雙方教師互訪互動,有助于教育教師了解和掌握孩子不同階段的生活特點和成長規(guī)律,便于因材施教。組織聯(lián)合教研活動則可以實現(xiàn)優(yōu)勢互補,幼兒園教師可以提升入學準備教育能力,小學教師可以提升入學適應教育能力。
(作者羅義安,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。此為蒲公英評論首發(fā)作品,轉(zhuǎn)載請務必注明來源,違者必究。)